船舶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船舶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民工短缺会改变什么-【新闻】牵牛属

发布时间:2021-04-20 13:52:45 阅读: 来源:船舶厂家

民工短缺会改变什么?

最近,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大面积出现的“民工荒”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这种企业用工紧张、招工不足的现象在我省一些地方,尤其是制造业发达的地区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从前几年风起云涌的民工潮,到今天的“民工荒”,供求关系的急速逆转,使沿海缺工严重的各省区开始了争夺劳动力尤其是技工人才的激烈竞争,要在这场竞争中获胜,并不仅仅靠加大资本投入就能解决。在我们解决这个突然来临的工荒之前,首先需要认清的是,缺工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新挑战从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 打工群体开始拥有话语权 湖州织里的童装老板和海宁的皮衣老板们几乎每年都有在工厂忙季,拿着块招工牌到车站四处抢民工的经历,可是,今年加入抢夺熟练车工的老板群体突然膨胀起来。 不过,与珠江三角洲的全方位的缺工情况不同,我省主要短缺的是熟练工:缝纫工、纺织工、机械制造、车工都成了紧缺工种。 据宁波市就业管理服务局统计,在今年第二季度的宁波劳动力市场,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大于求职人数。 制造业是吸纳民工最多的地方,也是当前缺工最为严重的产业。在我省制造业重镇宁波,我们从第二季度宁波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与分析表上看到,在需求大于求职缺口******的前十个职业中,制造业占了五个,分别是加工中心操作工、缝纫工、车工、机电产品装配工、针织工。仅这五个工种,缺口达到5万余人。 据分析,缺工主要集中两类民工身上,一类是青年女工,一般公司需要18至28岁之间的女工,需求很大。宁波的几大支柱行业,如服装、纺织、电子等,都把青年女工作为首选;二是技术工人,也缺工严重。 当缺工发生之后,几乎所有的人想到的办法是,想尽一切办法扩大民工供给,像织里的童装老板那样主动出击。 宁波就业管理服务局职业中心主任周俊彦说,现在来跟我们主动联系,要求劳动部门帮忙招聘外来民工,或者自己出去招工的企业比以前大大增多。此前,宁波已经去东北招过技工,9月20日,又将远赴东北招工,而据了解,今年我省各地的劳动部门,不少就业服务人员都有组织企业出外省寻找民工的经历。 招聘方的主动姿态让民工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民工对岗位挑挑拣拣成了劳动力市场的常景。 记者旁白:尽管劳动力市场总体上供大于求的格局一时难以改变,但部分行业,部分工种出现大面积缺工现象却是不争事实。当供需的天平发生逆转,市场力量能否起到倒逼的作用,使长期困扰民工的众多问题开始发生松动?从实地采访来看,这种市场作用下的松动才刚刚开始。 扩大打工红利成趋势 企业生存面临新选择 对于此次席卷东南沿海的民工短缺现象,浙江省劳动保障科研院院长陈诗达一针见血地指出,民工荒其实是企业的“观念荒”,劳动力的长期供过于求,使不少企业没有将劳动力作为一种资源来看,只是消耗性、掠夺性地使用。这种旧观念下的******特征是低工资和超时加班。 “我们的企业,真的是被前几年民工供大于求的好年景给惯坏了。”在慈溪劳动力市场,该市劳动就业部门的一位干部告诉记者,目前在慈溪有超过50万的外来民工。在他的手上,有很多用人单位的招工需求表,每个表上都注明了工种、人数、要求从事工作几年以上和职称要求,但惟独没有提到工资待遇,只是说“面谈”。 可相对于招工的高要求,提高民工的工资,往往是企业老板迟迟不肯松口的一道闸门。而这,恰恰是发生工荒的关键原因之一。 打工红利———即扣除基本生活支出后的收入剩余,是民工跨区域流动的根本动力,但我省一些地区大幅上升的生活成本,使打工红利逐渐缩小,民工出外打工的积极性减退。 在宁波,不少民工反映,市区很多企业不包吃包住。而在宁波租个城郊农民房,一间小屋子每月租金已涨到二三百元,再加上吃饭,月工资只有六七百元的普通工人,如果吃住自理,其所剩无几。与迅速上升的生活成本相比,工资收入增长相对迟缓。宁波在我省的工资水平位居前列,其他比宁波低的地区,打工红利的缩小可想而知了。 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统计也证实了这一点,1000元以上月工资的,招工基本上没问题,缺工最严重的是700元以下的。 工资低或者收入增长缓慢的工种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可是,他们不肯提高工人工资也有苦衷。宁波有一家有数千工人的专营出口产品制造的企业,利润率大约不到5个百分点,而人工成本就占了35%,如果工人工资提高10%,它的净利润就没有了。 这些主要建立在廉价劳动力基础上的产业,一般处于产业链条的低端,缺乏定价能力,扩张的方式主要依靠数量上的膨胀,在沿海地区迅速上扬的生活成本的压力下,加上今年基础原材料涨价使成本大增,工资成本往往成了这些企业惟一能够维持不变的成本。 当供求形势转换,工人工资的提升已成必然趋势:最近刚刚结束在全国各地参与调研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专家认为,从中长期看,这种(缺工)状况将可能导致缺工地区企业工资水平的被迫上涨,从而迫使一些工资较低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退出该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 记者旁白:雇佣廉价劳动力,靠数量扩张来获取微薄利润,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主要的增长方式,如今,在缺工的情况下已经举步唯艰,这对我省来说,或许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契机,缺工的压力将使企业的人力成本提高,进而迫使其要么实行产业梯度转移,要么提高技术含量,进行产业升级。 廉价劳力撑不起制造业 产业工人需要社会“造血” 结构性的短缺是不少专家对民工短缺原因的认识,民工荒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企业用人素质提高,产业工人素质跟不上的反映。技工荒就是这种情况的真实表现。此次缺工中,技工是除了青年女工外的最紧缺工种。省劳动厅培训处副处长吴钧说,目前我省高级工以上的技术工人占整个技术工人的比例为6.2%,而发达国家如德国,这个比例大约是35至40%,差距很大。 向外省招聘往往是一些应急性的做法,因为技工荒是一个困扰全国的现象,即使在作为中国重工业基地的东北三省,技术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也是严重短缺。据去年底调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占技术工人的比重,辽宁为8.8%,吉林为7.1%,黑龙江为6.1%。即使在装备制造业实力雄厚的上海,此比例也只有9.4%。 因此,如何提升我省技术工人的培养体系,增强“造血”功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企业作为培训技工的重要载体,有较强培训能力的往往是大企业,而不愿意培训,想即聘即用的大量中小企业,在培训的投入上却显得小心翼翼,由于技工的挑槽行为很普遍,这些企业担心工人一旦技术学成后走人。 鉴于浙江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事实,社会化的培训体系就显得极为重要。在宁波就业市场,今年宁波技工学校的毕业生被当地的大企业抢聘一空,百分之百的就业率很大程度上一改社会上对技校的印象,也使其今年招生规模比去年有大幅增加,生源质量也有相当大的提高。 在缺工的情况下,如何培训我省本地数量巨大的剩余劳动力也是一个关注点。政府培训的力度和效率至为关键。杭州市政府日前已下发文件,确定今后三年为二三产培训15万人员的目标,培训对象中还包括外来民工。 记者旁白:技工荒的解决之道,并不仅仅是光靠企业或者技校的培训,而需要更深层次改革现有的教育体系,使其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劳动力争夺大战打响 就业环境成制胜焦点 缺工,给企业、政府、社会带来的最为直接的思考是,如何吸引民工? 目前,各地区间争夺劳动力的大战已然打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企业和政府目前正在国内一些省区频频招工,我省各地的企业和政府部门也在行动起来。据省就业局负责人透露,我省今年与四川、湖北、重庆三省市签订了6+1的框架合作协议,这个框架协议中有一个劳务合作协议,10月份,省就业局将与各市的就业服务机构一起组织当地企业赴上述三地,把省际间的劳务合作协议落到实处。 但是,向外招人,浙江有什么让外来技工心动的吸引力,可以在这场争夺大战中胜出呢? 在记者采访的外来民工中,有不少民工曾经在我国其他地区工作过,在回答“为什么来浙江打工”时,大多数打工者说到的第一个理由就是这里治安和环境好。看来,随着打造“平安浙江”战略的实施,浙江良好的人文环境,是其吸引力所在。 但仅仅有这样的优势是不够的,吸引外来民工,尤其是高级技工,还得靠综合的环境吸引力。 今年我省某市劳动部门曾经组织人员去东北招聘技术工人,当时招聘会上报名的人虽然数量有2000多人,但最后履约来浙江的的数量不大,而且有部分技工来了后又返回老家。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虽然在浙江可以拿到二三千元的工资,但是,这些技工大多年龄不小,相当多的人已成家,孤身一人在此打工而无法解决他家庭的生活,往往使这些技工产生后顾之忧,而在此定居,较高的生活成本构成了高门槛。 如何解决外来人才的后顾之忧,如何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环境,如何让他们融入飞速发展的浙江经济并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这些都是打造就业环境竞争力的必然要素。 而要做到这些,观念上的转变还是第一位的。需要消融******阻碍民工进入的制度性壁垒,平等地对待而不是歧视外地民工,并保障外地民工的合法权益,这些都是基础性的工作。余姚今年出台了“十个一视同仁”,给打工者以市民待遇。而在我省一些地方,由政府投资建设的民工宿舍,以低廉的价格供给民工居住;民工被选为人大代表、社区干部,这些都是提升外来民工的地位,帮助其融入社会的有益举动。 一些地方政府近年来在招商引资方面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亲商”是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政策思路之一,在火车站、飞机场等城市的入口处,往往写着“欢迎你来投资经商”之类的标语。现在,在各地区应对缺工的就业环境竞争中,能不能再写一个标语———“欢迎你来务工,这里就是你的家”? 记者旁白:营造良好就业环境的根本在于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有专家提醒说,电荒,水荒,如果发生问题,短期内可以扭转,但是如果发生工荒,一旦趋势形成,没有十年八年不能解决。所以,我们应该把解决缺工现象,上升到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高度来认识和解决。【声音】缺工揭示经济发展面临战略转型 缺工揭示出我国经济发展正趋于面临劳动力资源瓶颈,现在开始出现普通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下一步会出现全面的有效劳动力短缺。 人口预测表明,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在2015年达到峰值,此后开始减少。从2005年到2015年,劳动年龄人口年平均约增加200万人;2015-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年平均减少约400万人。值得注意的是,人口普查资料显示,1975年为我国人口出生率的转折点,1975年以后出生的(30岁以下)劳动年龄人口远远少于30岁以上的劳动年龄人口数。而新增劳动力需求大多数只适合年轻劳动力。因此,即使在未来劳动年龄人口总量继续增加的10年中,我国都将面临有效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当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开始减少后,劳动力供给问题会更加突出。从中也可以看出,缺工绝非空穴来风。 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20多年的经济增长,是在对人力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的前提下实现的。由于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这样的发展战略得以持续至今。缺工则警示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增长所倚赖的资源转型,才能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遭遇缺工的地区和企业,一向都是处于依靠低成本劳动力投入进行低附加值的加工生产,其主要利润来源于员工的超时工作,甚至一些企业通过拖欠工资等方式赚取利润。在出现缺工后,如果提高劳动成本,企业利润空间将急剧缩小,一些企业将面临生存问题;如果不提高劳动者待遇,企业又没有足够的可供企业发展的生产要素。只有改变要素投入,企业才有可能继续生存发展。事实上,一些有能力的企业已经着手准备从改善机器设备入手,以尽量减少用工量来作为应对措施。 从地区情况看,我国经济增长的重心也在发生转移,表现为农民工从“珠三角”向“长三角”的流向转移上。“长三角”是在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在“珠三角”之后发展起来的又一个经济重心,这里比“珠三角”更加注重人力资本的价值。一项调查显示,全国24个城市企业新员工工资平均每月660元,“长三角”6城市比平均数高8.5%,深圳高5.4%,东莞却低了16.8%。此外,这里农民工的就业环境也远远好于“珠三角”。可以说,“长三角”比“珠三角”更倾向于注重人力资本的经济发展战略。因此,经济重心在地区之间的转移,实际上也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型。 从国际角度看,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乃至全国,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战略也必须向劳动力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战略转移。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劳动力成本也不断提高。比如,现在中国服装与纺织品业的劳动力价格,已经达到每日2.5-3美元,比越南每日1-1.5美元的水平高出一倍以上。甚至地处美国周边的加勒比地区的一些国家,劳工也比我国的便宜。可以预见,十年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劳动力会比我国便宜,我国的低薪优势很难永远维持。因此,也必须及时进行经济战略转型。 最后,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必然要求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型。2000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为总人口的7.13%;到2010年,这一人口数将突破1亿,比重达到8.38%;到2020年,老龄人口将超过1.5亿,比重达到10%;到2030年,总量超过2.5亿,比重达到16%。在这一过程中,人口抚育比不断上升。只有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在生产中使用高素质劳动力,以高劳动生产率创造高附加价值,才能保持老龄化社会的良性发展。

工程项目信息网

水源地

山西省交通厅

芳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