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船舶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马尔堡出血热

发布时间:2022-06-23 12:55:38 阅读: 来源:船舶厂家
马尔堡出血热

>重要事实

马尔堡病毒可在人间造成严重的病毒性出血热。

马尔堡出血热疫情期间的病死率从24%至88%不等。

据认为,北非果蝠(Rousettusaegypti)狐属狐蝠科(Pteropodidae)果蝠属于马尔堡病毒的天然宿主。马尔堡病毒从果蝠传给人类,并通过人际间传播在人间传开。

尚没有特异的抗病毒治疗方法或者疫苗。

马尔堡病毒是马尔堡出血热的致病菌,这是一种病死率高达88%的疾病。马尔堡出血热最初于1967年在德国的马尔堡(该病由此得名)和法兰克福以及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同时出现疫情后得以发现。

马尔堡和埃博拉病毒属于丝状病毒科(filovirus)的两个成员。虽然由不同的病毒引起,但这两种疾病在临床上较为相似。二者均属罕见病,并且可以引起致死率很高的大型疫情。

>疫情

1967年,在德国马尔堡和法兰克福以及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同时发生了两起大型疫情,由此人们对此病有了初步认识。这次疫情与使用从乌干达引进的非洲绿猴(Cercopithecusaethiops)的实验室工作有关。随后,在安哥拉、刚果民主共和国、肯尼亚、南非(近期具有前往津巴布韦旅行史的一名人员)和乌干达报告发生了疫情和散发病例。2008年,在前往乌干达具有北非果蝠群落栖息的一处洞穴参观的旅行者中报告出现了两例独立病例。

>传播

起初,人类感染缘于与具有北非果蝠群落栖息的矿山或者洞穴长期接触。

疾病传播主要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由于密切接触到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器官和其它体液造成。在葬礼上,哀悼者与死者尸体直接接触,这对马尔堡的传播可有重要作用。通过受到感染的精液传播情况可在临床康复之后的七周时发生。

治疗马尔堡病人时,由于没有采用正确的感染控制防护措施而发生密切接触,就出现过传染给卫生保健工作者的情况报道。通过受污染的注射器械或者通过针头扎伤传播,与疾病更为严重、迅速出现恶化以及可能出现较高病死率存有关联。

>症状和体征

疾病潜伏期(从获得感染到出现症状的时间间隔)从2天到21天不等。

由马尔堡病毒引起的疾病起病急,伴有高烧、剧烈头痛以及严重不适。肌肉酸痛属于常见特征。可在第三天开始出现严重水样腹泻、腹痛和抽筋、恶心及呕吐。腹泻可持续一周。处于这一阶段的患者外表被描述为魔鬼样特征,眼窝深陷,面无表情并且极度嗜睡。在1967年的欧洲疫情中,大多数病人在出现症状后2至7天出现不发痒的皮疹。

许多患者在5天至7天内出现严重出血表现,致命性病例通常会有某种形式的出血,经常是多个部位出血。呕吐物和粪便中带有鲜血,通常伴有鼻腔、牙龈和阴道出血。静脉穿刺部位(从静脉获取体液或者血液样本)的自发性出血可能特别棘手。在重病阶段,病人会有持续性高烧。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时可能会出现错乱、易怒以及攻击行为。在疾病晚期(第15天)偶尔具有出现睾丸炎的报道。

在致命病例中,死亡最常发生在症状出现之后的第8天至第9天,一般在此之前会出现严重失血和休克。

>诊断

鉴别诊断通常包括疟疾、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钩端螺旋体病、鼠疫、立克次体病、回归热、脑膜炎、肝炎和其他病毒性出血热。

马尔堡病毒感染仅可通过数项不同检查在实验室获得明确诊断: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抗原检测试验

血清中和试验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

通过细胞培养进行病毒分离。

检测临床样本具有极端生物危害风险,只有在最高级别的生物防护条件下才可实施操作。

>治疗和疫苗

严重病例需获得重症支持护理,原因是病人往往需要用含有电解质的液体实施静脉输液或者口服补液。

尚没有针对马尔堡出血热的特异性治疗方法或疫苗。正在对几种候选疫苗进行测试,但是若干年后才可为人所用。新的药物疗法在实验室研究中显示出了具有前景的结果,目前正在做出评估。

>马尔堡病毒的自然宿主

在非洲,狐属狐蝠科的旧世界果蝠,尤其是属于北非果蝠属的物种,被认为是马尔堡病毒的自然宿主。果蝠没有疾病明显症状。因此,马尔堡病毒的地理分布可能与北非果蝠的活动范围相重叠。

动物中的马尔堡病毒

从乌干达输入的非洲绿猴是首次出现马尔堡疫情的人间感染源。

有报告称,用不同的埃博拉病毒对猪进行过实验性注射,结果显示猪对丝状病毒感染具有敏感性并且可排放病毒。因此,应当将猪看作易出现马尔堡出血热疫情时的可能扩增宿主。虽然尚没有确定其它家禽与丝状病毒疫情存有关联,但是作为一项预防性措施,在做出其它验证之前,应当将其视为可能的扩增宿主。

>预防

针对流行地区养猪场的预防性措施

需要在非洲的养猪场采取预防性措施,避免猪只与果蝠接触后获得感染。这类感染有可能使病毒得到扩增,并导致或者促进出现马尔堡出血热疫情。

降低人类感染的危险

在没有有效治疗方法以及人间疫苗的情况下,减少人间感染和死亡的唯一途径是提高人们对马尔堡病毒感染风险因素以及可能减少人们与病毒发生接触的保护措施的认识。

在非洲出马尔堡出血热疫情时,降低风险方面的公共卫生宣教内容应该侧重在以下方面:

减少由于长期接触由果蝠群落栖息的矿山或者洞穴而引起的蝙蝠与人传播风险。在具有果蝠群落栖息的矿山或者洞穴从事工作或者研究活动或者进行旅游访问期间,人门应当戴上手套和其它适当的防护服(包括口罩)。

在社区减少由于直接接触或者密切接触感染患者而出现的人与人传播风险,尤其是与病人体液的接触。应避免与马尔堡患者发生身体上的密切接触。在家里照护病人时应当戴上手套和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到医院探访生病亲属以及在家对病人实施照护之后,应当例行洗手。

受到马尔堡影响的社区应当采取措施,确保人们了解相关情况,这既涉及疾病本身的性质,也涉及疫情控制方面的必要措施,包括死者的埋葬问题。因马尔堡而死去的人们应当即刻并且以安全的方式加以埋葬。

在卫生保健机构控制感染

马尔堡病毒的人际间传播主要与直接接触到血液和体液有关。在没有采取适当的感染控制措施时,已有与提供卫生保健有关的马尔堡病毒传播报告。

对马尔堡病毒疑似或者确诊病人进行医护的卫生保健工作者应采取感染控制预防性措施,避免与病人的血液和体液发生任何接触,以及/或者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与可能受到感染的环境发生直接接触。因此,向疑似或者确诊马尔堡病人提供卫生保健,就需要采取特定的控制措施并对基本预防措施加以强化,尤其是手卫生、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安全注射做法以及安全埋葬做法。

实验室工作人员也面临风险。从马尔堡疑似人间和动物病例身上采集到的标本,应由训练有素的人员进行操作并且在有适当装备的实验室实施。

>世卫组织的反应

世卫组织参与了以前发生的所有马尔堡疫情工作,通过提供专门知识和文献资料支持疾病调查和控制活动。

以下文件提出了向疑似或者确诊马尔堡出血热病人进行医护时的感染控制建议:《医护疑似或者确诊丝状病毒(埃博拉、马尔堡)出血热病人暂定感染控制建议》,2008年3月。

世卫组织已制定关于卫生保健标准预防措施方面的备忘录。标准预防措施旨在减少血源性和其他病原体的传播风险。如果得到普遍适用,这些预防措施会有助于预防大多数通过接触血液和体液而发生的传播。标准预防措施建议在护理和治疗所有病人时使用,而无论其自身感觉或者经过确认的感染状况如何。这包括基本层面的感染控制方法,包括手卫生、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来避免与血液和体液发生直接接触,预防针扎和其他锐器造成的伤害,以及一套环境控制做法。

循证来源:世界卫生组织,马尔堡出血热,2012年11月

芽生菌病样脓皮病该怎么治疗
当心虾蟹引来痛风
治甲减哪比较好
前列腺增生概述